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數次強調“創新”對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作用?!白兏飫撔率峭苿尤祟惿鐣蚯鞍l展的根本動力。誰排斥變革,誰拒絕創新,誰就會落后于時代,誰就會被歷史淘汰?!?/span>
為幫助廣大師生更好地理解“創新驅動發展”的深刻內涵,2021年12月22日下午,思政部邀請我院黨委書記霍龍在一號階梯教室為管理服務學院和食藥化工學院的師生專門開展了一堂關于主題為“以創新為第一動力的高質量發展”的形勢與政策課。
課程伊始,霍書記向在場的師生提出了一個問題——“原始人之間也會有戰爭嗎?”引導學生和教師進行深入地思考。并指出雖然當今世界經濟發展迅速,大部分人可以豐衣足食,但局部戰爭仍有爆發,究其原因還是生存資源的競爭。
接下來,霍書記通過講述生產力發展第一次飛躍、四次工業革命來論證人類5000年文明史其實是一個痛苦的存量博弈史,生存資源的爭奪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人類在一定可控范圍內可認知生存資源是存在局限性的。尤其提到進入21世紀,人類面臨空前的全球能源與資源危機、全球生態與環境危機、全球氣候變化危機的多重挑戰,由此引發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綠色工業革命,中國能趕上這一革命的黎明期、發動期,是不易的、也是萬幸的。同時,霍書記也表示未來生產力的繼續飛躍是更加值得期待的。
最后,霍書記提到人類科技發展已經陷入一個停滯的瓶頸!而中美博弈的決定性因素正是科技發展。要改變當下存量博弈的困境,或者在基礎理論有重大突破,就是要將愛因斯坦給人類留下的基礎理論“檸檬”里價值最高那滴“水”給榨出來。而這最有價值的一滴“水”就是可控核聚變通俗點講就是“人造太陽”,而這項科技也是愛因斯坦三大理論中:人工智能、量子技術、可控核聚變,至今仍無法徹底突破的一項,這項科技的應用將主導人類的未來。霍書記最后強調,人類可控核聚變突破,中國或成最大的贏家。要想成為最大贏家,亟需以創新為第一動力驅動發展。
霍書記的匯報深入淺出,既有理論高度,又有現實價值,引起了在場師生的共鳴,通過聽取霍書記的形勢與政策課,廣大師生進一步領會了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必要性;進一步理解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涵和取得成效;進一步堅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思政教學部:張佳祺供稿